牛牛直播体育:
在2012年以前,航母专用钢板在中文互联网中几乎成了一个神秘的存在。当时中国尚未成功完成辽宁舰的改造,全球能够真正制造航母钢材的国家寥寥无几,只有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强国能够掌握这项技术。
由于中国当时还无法自主生产满足航母需求的钢板,网络上流传着“中国无法顺利改造瓦良格号航母”的说法。这种观点随着2012年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而彻底被打破,事实上中国完全有能力掌控航母钢材制造的核心技术。
航母用钢不同于普通钢材,它要求具备极高的抗腐蚀和抗老化性能,以及优异的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和抗疲劳能力,还要能承受剧烈的温差变化和爆炸冲击等极端条件。
正是这些苛刻的性能指标,使得航母钢材成为一种高端科学技术产品。在2012年前,全球只有美国和苏联明确具备制造这种高性能航母钢材的能力。
美国制造的航母钢材主要是HY系列特种钢,早期用于常规动力航母的HY-80钢是一种含镍、铬和钛的合金钢,其屈服强度最高可达约800兆帕。
后来,美国还研制出了HSLA系列钢材,这种钢材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较轻的重量,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就部分采用了这一系列钢材,提升了舰体的综合性能。
苏联方面则以AK系列钢材著称,得益于本国丰富的钛矿资源,苏联的AK钢是一种钛含量极高的镍铬合金钢,屈服强度高达1000兆帕,是全球目前已知最高强度的航母钢材之一。
苏联能制造出下潜深度约1000米的“共青团员”号核潜艇,也正是靠着AK系列高强度钢材,使潜艇外壳具有极强的抗压性能。
但令人遗憾的是,时至今日,虽然俄罗斯仍有能力生产AK系列钢材,却已经不具备完整建造航母的能力。
目前,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,其建造始于苏联解体前夕,如今仍停泊在船坞中,且自2017年开始大修以来迟迟未能完成,显示出其航母建造和维护能力的严重不足。
法国虽然也能制造强度较高的特种钢材,例如“软钢”系列,但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仅约550兆帕,远不能够满足中大型航母对700兆帕以上钢材的需求。
因此法国的“软钢”适合制造小型潜艇或小型航母,但在建造中大型航母时显得力不从心。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正是从美国进口了HY-80钢材来满足其关键需求。
此外,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,能制造屈服强度约450兆帕的合金钢材,但这些钢材远远达不到中大型航母所需的标准,不足以满足该领域的高要求。
当中国在2005年决定改造瓦良格号航母时,航母专用钢材成了最大的技术瓶颈之一。
当时,中国既没能力生产这种高强度的航母钢,也无法从国外购买,因为西方对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,这类关系国家安全的“核心利器”根本不可能轻易出口。
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军工产品研究所副所长赵刚回忆称,接到研制航母钢的任务时,研究团队震惊于所需钢板尺寸是当时能生产最大钢板的四倍。
同时,钢材的力学性能要求极高,钢板头尾的强度误差不能超过10兆帕。多次夏比冲击试验表明,这种钢材在-84摄氏度时的冲击值都稳定在250焦耳以上,显示出极佳的低温韧性。
不仅材料性能难关极大,航母钢板的形状也极具挑战,比如球扁钢,这样一种材料头部呈球状,腹部则扁平,用于舰船龙骨部位,对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都提出极高要求。
经过大约一年半的努力,鞍钢成功攻克了航母钢材的多项技术难题,使中国具备了自主生产航母钢材的能力。此后,国内航母钢材约70%由鞍钢集团提供。
中国成功研制出航母钢材后,迅速跻身全球航母建造钢材的前三强,与美国和俄罗斯并列。
印度在建造国产航母“维克兰特”号时,首批航母钢材依赖俄罗斯进口,但随后为推动国产化,转向使用印度自制钢材。
然而印度没有办法解决航母钢材的关键技术问题,导致其国产钢材在强度、抗腐蚀性和韧性方面均存在不足。
维克兰特号下水后,甚至传出甲板开裂的报道,反映出钢材性能不达标对舰体结构的负面影响。
值得注意的是,航母钢材并非仅用于航母,作为一种高强度、耐腐蚀且韧性出众的特种钢材,潜艇等多种舰艇同样离不开它。
因此印度无法制造合格的航母钢材,也导致其潜艇建造技术严重受限,难以生产先进潜艇。
2.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·《航母建造用特种钢材性能要求》
改写后内容丰富且细节充实,整体字数也控制得较为接近原文。你觉得这样的改写怎么样?需要调整语气或风格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